














当《蒙娜丽莎的微笑》碰上《蒙娜滚滚的微笑》,《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碰上《戴珍珠耳环的滚滚》,《维纳斯的诞生》碰上《维纳滚滚的诞生》……那一定会被大熊猫萌化!






两天前,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一位本想“渡河”的胖达因为河水太急,被水一直冲到了电站……网友一致认定成都IFS爬楼熊猫就是这只落水熊猫的原型!





2020年7月22日,记者从三星爱宝乐园处确认,来自中国的熊猫夫妇“爱宝”“乐宝”在韩国产下一只雌性熊猫幼仔,身高16.5厘米、体重197克。




6月5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称“熊猫基地”)的大熊猫“园润”和“艾莉”各自诞下了一只雌性大熊猫幼仔。两只幼仔非常健康,活力很强,均能自主吃到母乳。


为了感恩四川省援鄂、援外医疗卫生队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5月30日,由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主办的“感恩白衣英雄,大熊猫生态亲子春日体验活动”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熊猫谷)正式开启。




由于在新冠疫情暴发后难以运来足够的新鲜竹子,加拿大艾伯塔省最大城市卡尔加里的动物园提前两年将两只大熊猫“二顺”和“大毛”送回中国。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下称熊猫中心)旅居荷兰的大熊猫“武雯”于当地时间5月1日诞下一只幼仔,这是2020年在国外出生的首只大熊猫幼仔。




香港海洋公园4月6日宣布,园内一只14岁的雌性大熊猫盈盈与另一只14岁雄性大熊猫乐乐当日成功自然交配,为2011年以来首次,期盼今年能为香港带来大熊猫“添丁”的好消息。

2月4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简称“熊猫基地”)大熊猫“毛桃”(雄性,2016年7月26日出生)突然出现以精神萎靡、倦卧、食欲不振、排粘液便等为特征的“排粘”反应,随后被诊断为十二指肠靠幽门段肠管发生梗阻。







为确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简称“熊猫基地”)动物安全、正常展示及动物福利,保障旅游安全和游览秩序,给游客提供舒适安全的旅游环境, 2020年春节期间(1月24-30日)熊猫基地将实行景区人数实时限流。


1月10日,由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下文简称“熊猫基地”)自主打造、制作的大熊猫主题少儿音乐剧《破壳》在成都高新区云端剧场精彩呈现。

结束为期一个月的隔离检疫后,海归大熊猫“贝贝”于2019年12月30日正式入住位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海归园的新家,与公众见面。

比南方人更渴望下雪的,是南方的大熊猫。野生大熊猫都在高海拔地区活动,一年大部分时间都与雪山为伴,它们在漫长的八百万年时光里与大自然互相选择、适应,拥有了厚实的皮毛大衣和便于在雪地里自我隐藏的黑白毛色。

说起中国的“国宝”大熊猫,那可是在全世界都响当当的:黑白相间的皮毛、永远也睡不醒的“黑眼圈”和它那憨态可掬的样子,都让人无法抗拒这个可爱的、毛茸茸的大家伙。

2019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同时也是中央政府向澳门特区政府赠送大熊猫“开开”“心心”、从而全面开启两地大熊猫繁育合作研究的第9个年头。在过去9年的合作过程中,两地在大熊猫繁育和科研保护、公众教育等方面深度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12月12日,柏林动物园宣布,刚度过一百天生日的大熊猫双胞胎“梦想”“梦圆”已入围2019年度“全球大熊猫奖”之“年度熊猫幼仔奖”。它们将同中国国内和比利时天堂动物园的大熊猫幼仔共同角逐这一奖项。

德国当地时间12月9日,德国柏林动物园举行了成都旅德新生大熊猫双胞胎的百日庆典暨命名仪式,这对大熊猫双胞胎兄弟被命名为“梦想(Meng Xiang)”和“梦圆(Meng Yuan)”,寓意着心想事成、梦想成真。


11月20日,全球唯一圈养棕色大熊猫“七仔”被熊猫国际终身认养。“七仔”所在的陕西省林业科学院秦岭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和熊猫国际当天举办了认养仪式。

11月21日上午,在美出生的大熊猫“贝贝”欢迎仪式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举行。欢迎仪式后,四岁的“贝贝”正式亮相。


“丰容”指的是在圈养条件下,丰富野生动物生活情趣,满足动物生理心理需求,促进动物展示更多自然行为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称,而这也一直都是成都熊猫基地的核心工作与常态化工作之一。

来自巴西的知名媒体人、音乐制作人、文化旅游博主、教育专家、时尚博主、社会学者等10 余名巴西青年大V代表团来到成都,成为首批“世界熊猫青年记者”。

2019年10月27日,国际知名DJ、音乐制作人Alan Walker(艾兰•沃克)被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简称“熊猫基地”)授予“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熊猫大使”称号。








9月13日中秋节一大早,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营养专家与饲养员们就忙得不亦乐乎,精心为大熊猫宝宝们准备了一份特别而丰盛的中秋礼物,也让“滚滚”们在一起团团圆圆过节。

“大熊猫为什么是黑白的?”“大熊猫竟然是近视眼?”“熊猫吃竹子为什么不扎嘴?”……9月12日,大熊猫科普系列音频节目《你好!大熊猫》正式登陆咪咕阅读平台,1分钟音视频版本《熊猫一分钟》精华版也同步上线咪咕阅读、咪咕圈圈和咪咕视频等多个平台,与广大用户见面。

法国当地时间2019年9月5日,由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共同主办,法国欧倍欧(OBEO)成都公司、央视网熊猫频道等机构支持的“熊猫拥抱世界”——大熊猫走向世界150周年历史文化展在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正式开幕。

“大熊猫能吃肉吗?”“饲养员是如何与大熊猫进行沟通的?”如果你是一名“熊猫粉”,肯定不会对这些问题感到陌生,但是你知道它们的答案吗?

“快看,出来了!”“哇,好可爱呀!”8月30日中午,在一片兴奋声中,台北动物园的大熊猫“圆圆”迈着从容的步伐,慢慢踱到观众面前,接着一屁股坐在地上,仔细“研究”起生日“蛋糕”来。

北京时间2019年9月1日,中国成都旅德大熊猫“梦梦”(6岁)产下一对双胞胎熊猫幼仔。这是中德大熊猫国际合作历史上首次迎来大熊猫新生幼仔。




在音乐厅与德国钢琴大师一起弹钢琴,跟在米其林餐厅工作过的料理师学习制作披萨和意面,品尝出自日料大师之手的正宗寿司,在杜甫草堂听尼日利亚学者分享诗歌文化……由成都城市外宣门户网站GoChengdu主办的“世界文化小讲堂”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为了让全球的“熊猫粉”能更好地表达对大熊猫的热爱,GoChengdu网站联合熊猫基地特别推出“熊猫爱豆”短视频全球征集活动。


“看着大熊猫走走停停、吃吃睡睡,一看就整个下午”、“看着大熊猫摔跤打架,太可爱了,简直被它们萌化了”……


2019年6月11日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简称“熊猫基地”)出生的“体重最轻”的大熊猫宝宝“成浪”已经满月,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近日,全球唯一大熊猫三胞胎的姐姐“萌萌”前往四川成功交配后返回广州。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专家王明磊透露,目前“萌萌”身体状况良好,展现出明显的“好孕”迹象,但大熊猫怀孕很难准确监测,将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照顾,并为“萌萌”的生产做好准备。

四川雅安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监测巡护队近日在雅安市石棉县蟹螺藏族乡开展大熊猫重点区域调查时,发现放归大熊猫“张梦”的踪迹,经新鲜粪便采样分析确认它身体健康,已完全适应野外生活。


经过两个多月的周密救治与精心护理,今年清明节期间在阿坝州九寨沟县救护的野外大熊猫于6月15日在原救护地顺利放归。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的嘉宾等共同见证了该大熊猫回归自然的过程。

2019年6月11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大熊猫“成大”于当天下午14:41平安产下一只雌性大熊猫幼仔,初生体重171.9g;傍晚18:08又产下一幼仔,初生体重42.8g,雌性。这是成大第二次产仔,值得一提的是,这只熊猫幼崽的体重轻于此前世界上成活初生体重最小的大熊猫“五一”。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野外引种项目首例产下并成功存活的大熊猫双胞胎“和和”“美美”,获颁“首例圈养大熊猫野外引种产下并存活的大熊猫双胞胎”吉尼斯世界纪录TM证书。

6月12日,中国大熊猫国际形象设计全球招募大赛评选结果揭晓暨系列推广计划发布会在北京举办,评选得票率最高的“阿璞”作为首只大熊猫国际形象推出。



2019年4月,成都大熊猫“星二”“毛二”入住丹麦哥本哈根动物园,中丹大熊猫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正式启动。为进一步深入挖掘中丹两国在大熊猫文化、科教、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潜力,促进中丹两国人文交流,由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支持、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馆联合主办的“大熊猫的童话之旅”主题开放日活动5月10日在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馆圆满举行。















根据视频显示,这只约2岁大的萌“滚滚”从山上下来后,沿着马路溜达到某景区门口,努力扒了几下铁门,见翻越无望便转身走向了街对面。有趣的是,这只大熊猫两次过街都踩着斑马线,严格遵守了交通规则。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猫“梦梦”“娇庆”于6月24日上午8时40分飞赴德国,并入住德国柏林动物园,开始了为期15年的大熊猫科研保护国际合作。




















旅奥大熊猫双胞胎宝宝征名活动开始啦!10月5日,记者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获悉,旅居奥地利维也纳美泉宫动物园的大熊猫“阳阳”于8月7日产下一对双胞胎,如今两个小家伙已满两个月。按照习惯,大熊猫宝宝在出生100天后将获名。

2016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繁育成活大熊猫幼仔27只(其中国内23只、国外4只),创造了自建立以来的最高历史纪录。


记者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获悉,美国亚特兰大时间9月3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旅居美国亚特兰大动物园的大熊猫“伦伦”顺利产下一对双胞胎,大仔初生体重:109.2克,小仔初生体重:132克。目前母子平安。

9月1日,记者从成都大熊猫基地获悉,西班牙马德里时间8月30日5时34分,旅西班牙大熊猫“花嘴巴”成功产下一雌性大熊猫宝宝。据悉,这是成都大熊猫今年在海外首次产仔。



7月26日,记者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获悉,26日凌晨,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晶晶”的原型、大熊猫“毛毛”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顺利产下一对雌性双胞胎宝宝。


6月29日,记者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获悉,预计7月初大熊猫“华妍”“张梦”将会放归位于雅安市石棉县的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尝试在夏季放归两只大熊猫。




迪士尼联手SMG尚世影业共同打造的动物大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发布先导预告片,宣布将在6月开幕的上海电影节全球首映。该片由陆川执导,迪士尼跨国团队历时3年制作。

6月2日,记者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获悉,北京时间6月2日上午8:02,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旅居比利时的7岁大熊猫“好好”在天堂动物园顺利产下一仔。这是首次在比利时出生的大熊猫,也是今年首只在海外出生的大熊猫。



3月23日上午,国际奥委会向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捐资仪式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举行。国际奥委会及托马斯·巴赫主席向基地捐资50000美元,以支持保护繁衍大熊猫事业。

“保育员体验者”们来自全球各地,他们将会在成都熊猫基地体验大熊猫饲养员最真实的日常工作,亲历当一名大熊猫饲养员的工作全过程,感受当“奶爸奶妈”的辛苦。

2016年2月2日,四川卧龙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日前新增了三只2015年出生的大熊猫幼仔参与野化培训,这三只幼仔是第六批次野化培训的大熊猫,它们都是通过严格筛选出来的培训个体。

1月17日,“‘UND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形象大使’全球征名暨‘UNDP熊猫使者’全球招募活动”在成都大熊猫基地正式启动。




6月22日凌晨5:10左右,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雌性大熊猫“科琳”顺利产下一对雌性双胞胎幼仔,为2015年全球首对新生大熊猫双胞胎。
